《甘谷八景》是2017年甘肅省甘谷縣文化廣播影視局、甘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甘肅李志鋒影視制作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攝制,李志鋒、張菁根據前清伏羌教育家鞏建豐撰修的《伏羌縣志》為基礎,以甘谷新編《甘谷縣志》中“懸崖大像、石鼓擎雪、天門春曉 、渭川秋煙、朱圉晚霞、靈鳳聳翠、南嶺清波、鼉峰旭日”八景為基礎創作完成的一首史詩音畫古箏協奏曲。
該曲由王玉龍編曲,李成江錄音、混縮。突出展現了甘谷“渭水流韻、太昊伏羲、姜維故里、大像佛光”四大文化名片,以此來表現甘谷人民在渭水河畔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同時,通過對渭水河畔太昊伏羲聯姻女媧部落復興華夏民族、冀城故地三國蜀漢大將姜維出兵伐魏、大像山佛教文化與甘谷辣椒及民俗風情的巧妙結合,實景拍攝“甘谷八景”中八個景點的魅力風光,以影視情景再現、實景演員表演的攝制手法來表現甘谷大地上伏羲、石作蜀、姜維、尹夫人、鞏建豐等歷史文化名人的豐功偉績。
《甘谷八景》(英文名:EIGHT SIGHTS OF GANGU)由牛勃、王守科、李志鋒出品,王保紅、李志奮監制,牛小莉制片,牛勃、李志鋒編劇,李志鋒導演,張鈺、楊亞鵬、高磊攝像,張菁、丁文妍、李志鋒、宋芳潔、張建倉、黃曉龍、宋軍、楊媛、魏子陽、牛玉卿出演,許敬義、方婷任藝術總監。
該片由甘肅省甘谷縣文化廣播影視局、甘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甘肅李志鋒影視制作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攝制,甘肅李志鋒影視、明日明星文化聯合宣發。
附:甘谷八景簡介如下;
渭川秋煙,渭河由西向東滔滔而過經甘谷,兩岸開闊,秋冬之交,常有百里大霧如煙,置身其中,五指不辨,東西難分。
靈鳳聳翠,即尖山寺,又稱靈鳳山,位于甘谷西南25公里的尖山之上,山上有建于漢魏六朝時期的古跡。
朱圉晚霞,邑西名山,在縣城西朱圉峽。色純赤,夕陽斜照,蒸霞萬狀,大禹導渭經此。朱崖上有“禹奠朱圉”勒刻,頗富聲名,落日熔金,半天霞錦。
石鼓擎雪在縣城南朱圉群峰中,為朱圉山之最高峰,遠望如石鼓,近瞧似臥牛。雪落其上,冰峰入會。酈道原《水經注》中有“石鼓不擊自鳴,鳴則兵起”的記述。
鼉峰旭日,峰在縣城東渭水峪峽南,曲折逶迤,形似鼉龍。旭日噴薄,金光萬丈,極為壯觀。
懸崖大像即甘谷大像山石窟,位于天水市甘谷縣境內距縣城五華里處。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據考證,甘谷大佛可遠溯北魏,歷經四個朝代,三百多年。
天門春曉位于甘谷縣城南,海拔1500米,是甘谷縣名勝風景旅游區之一,自古以來有“天門春曉”的美譽。清康熙年間伏羌(今甘谷)縣令曹思義賦詩曰:“秦隴名山眼底收,天門翠聳更無侔。云開平野田疇繡,霧散高城樓舍稠。”
南嶺清波在縣城南,從古坡河引水至大像山一帶,渠如游龍婉轉山嶺,水質清洌甘甜,微風吹時,清波如鱗。其工程宏偉,被聯合國水利家稱為“不可思議的人間奇跡”。
如果你喜歡張菁的專輯《甘谷八景》里的歌曲,可以把下面的歌曲連接發給你的朋友:
1.甘谷八景(古箏協奏曲) - 張菁
http://www.xiongzhangseo.com/ting/628340.html
發行時間: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