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瑞·哥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1929年2月10日-2004年7月21日)是一位著名的美國電影配樂作曲家,他來自美國加州的洛杉磯市。哥德史密斯曾獲18次奧斯卡提名并憑《The Omen 兇兆》獲獎,還贏得5次艾美獎。他曾為許多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配樂,對懸疑動作片,科幻以及恐怖電影配樂相當擅長。 Jerry Goldsmith生于1929年2月10日,早期他曾追隨 Jacob Gimpel學習鋼琴,在作曲理論上則師承 Mario Gastelnuovo Tedesco,在南加大求學期間,他還選修了《賓虛》名作曲家Miklos Rozsa的電影作曲課程,Jerry Goldsmith 在21歲時加入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當時他并不是一名作曲家,而是一名有音樂創作企圖的打字員,后來他在CBS的音樂部門見習,并且為CBS的廣播節目擔任作曲工作,1955年他終于得到一份合約,以每周150美元的代價為電視影集作曲,當時每個星期他要完成2到3個小時長度的配樂,期間的重要作品,便是電視影集《The Twilight Zone 陰陽魔界》(后來斯皮爾伯格拍攝電影版的《陰陽魔界》也再次請Jerry Goldsmith擔任配樂),同時此時他也結識了名配樂家Alfred Newman,Alfred Newman慧眼識英雄,邀請哥德史密斯為《Lonely Are The Brave》擔任配樂,Jerry Goldsmith也自此加入好萊塢電影配樂的行列。 當時仍是交響電影配樂的黃金時代,幾乎每一個配樂家在音樂造詣上都是系出名門,Jerry Goldsmith的作品同樣以交響樂作為元素,完成了許多精彩的創作,并且也多次獲得金像獎提名,Jerry Goldsmith以懸疑動作電影見長,同時也寫了不少戰爭電影音樂,其中曾入圍金像獎的《Planet Of The Apes 決戰猩球》與《Patton 巴頓將軍》等作品,都是導演法蘭克林·雪夫納(Franklin J Schaffner)的作品,雪夫納是杰瑞·哥德史密斯早期很重要的合作導演,一如希區柯克和伯納德·赫爾曼(Bernard Herrmann),雪夫納和哥德史密斯也曾被視作導演與配樂家的重要組合,陸續曾合作過《Patton 巴頓將軍》、《Planet Of The Apes 決戰猩球》、《Papillon 惡魔島》、《The Boys from Brazil 巴西來的男孩》等知名作品。也許是受了《Twilight Zone 陰陽魔界》的影響,Goldsmith對黑暗面的描寫磨練出十分成熟的功力,但這種音樂特質卻令他多次和金像獎失之交臂,因為即使這類陰沉、懸疑、驚悚的配樂寫的再好,通常也很難拿下金像獎,赫爾曼為希區柯克寫過的電影配樂部部經典,卻從來不曾入圍金像獎,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只是1976年的《天魔》再也不容奧斯卡的忽視,這部由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經典恐怖片,內容以圣經為出發點,描述偽基督的誕生,Goldsmith大膽的為影片創作了前所未見的黑色圣歌,來“歌頌”撒旦和黑暗力量的毀滅與殺戮,可說是Jerry Goldsmith的代表作,并提名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 70年代是電影音樂革命的時代,電子合成樂的技術發展成熟,成為一種新的電影配樂元素,這樣的電影音樂簡單易做,而且成本低廉,更重要的,它的確深受大眾歡迎,加上幾首動聽的歌曲,在市場上的人氣顯然略勝交響音樂一籌,因此有越來越多的電影制片,舍棄成本較高的管弦配樂,而采用成本較低的電子合成樂,當中自然也出現過成績不錯的作品,但更多情形是,有如電影藝術的一場災難,許多資深的電影音樂家不禁要感慨交響電影音樂的日漸難為,赫爾曼說:如果我是在70年代才開始做電影配樂,我大概就沒有今日的成就了。但是Jerry Goldsmith卻從來不曾停下他的腳步,反而嘗試在交響樂中融入電子合成樂,對現在的影迷而言,這樣子的音樂并不陌生,但在當代不失是一個極具實驗性與挑戰性的創舉,Jerry Goldsmith也因此帶給樂迷耳目一新的配樂感受,如《Star Trek 星艦迷航》、《Basic Instinct 本能》、《Congo 剛果》、《Ghost and the Darkness 暗夜獵殺》、《L.A. Confidential 洛城機密》到《花木蘭》,都可看到Jerry Goldsmith在電子音樂和交響音樂的運用上,取得出色的平衡與效果。 Jerry Goldsmith十分擅長動作、冒險、懸疑音樂的創作,雖然他一再的因此被金像獎忽略,但沒有人可以否認他的大師地位,而且妙就妙在這類氣氛并不唯美的電影卻常帶有一首十分唯美、 又十分貼切的Love Theme,因為Jerry Goldsmith常認為不論這部影片有多黑暗, 多緊張,但愛仍是存在的,典型的例子如《驚魂記續集》,《Psycho 驚魂記》是希區柯克的代表作,配樂當然也由希區柯克的最佳拍擋伯納赫爾曼出任,整部配樂完全只用各式提琴作為樂器,尤其以浴室中珍妮李遭到謀殺一場戲堪稱影史經典,但Jerry Goldsmith的續集配樂卻結合了電子音樂,制造出和首集完全不同的氣氛,部分樂評固然認為他糟蹋了赫爾曼前集配樂中的創意,但《驚魂記續集》中的主題旋律悲傷優美,試圖詮釋主角諾曼對母親不正常且悲哀的情感,其實是很有旋律美與悲情色彩的抒情佳作。在另一部恐怖電影《Poltergeist 鬼驅人》中,代表小女主角卡洛安的主題就美的相當貼切,這部由斯皮爾伯格制作的影片描述一名小女孩遭到惡靈侵犯,而其一家人緊緊相守,與惡靈對抗度過難關的故事,這部影片也獲得金像獎原著配樂的提名,其中童聲合唱的主題曲十分甜美感人,是一首非常溫馨的搖籃曲(Carol Ann's Theme),而《天魔》中的“The Piper Dream”,描述父親發現自己心愛的兒子其實正是偽基督的化身,那種兩難的心痛和不知所措,同樣也刻劃的唯美動人,在陽剛味十足的《第一滴血》系列中,孤獨英雄的心境,則衍生出一首動聽的主題曲“It's A Long Road”。至于《Gremlins 小精靈》中“魔怪”夜晚吟唱的小曲,更是原聲帶迷心目中的“夢幻逸品”,非常迷人的音樂,可惜原聲帶數量稀少,十分罕見,以目前來說,要得到這張原聲帶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其它如《The Russia House 俄羅斯大廈》、《Sleeping with the Enemy 與敵共眠》等,皆有相當出色的抒情描寫,證明Jerry Goldsmith不僅是電影配樂中的黑暗大師,也是一名描寫浪漫情感的高手,還有《Powder 閃電奇跡》中的主題,也就是莎拉布萊曼演唱的“No One Like You”,在天后的詮釋下,果然更加超凡脫俗。 Jerry Goldsmith為“Star Trek”(星艦迷航)電影版創作的音樂是他個人另一個深受樂迷推崇的作品,特別是星艦迷,其實在這么多寫過星艦電影的作曲家中,Goldsmith的確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論是星艦或是克林貢人主題都十分精彩,而且《星艦迷航》也是他首次和他的公子合作,他的兒子正是該片的音效設計,目前也正繼承衣缽,開始從事電影音樂的創作。Jerry Goldsmith另一部知名的科幻電影音樂, 是導演雷利·史考特的《異形》,由于雷利·史考特十分欣賞Goldsmith的舊作《佛洛伊德》,他不但邀請 Goldsmtih 為《異形》配樂,而且也買下了《佛洛伊德》的音樂版權,并且用在《異形》中,當雷利·史考特把配了《佛洛伊德》的《異形》興奮的拿給Goldsmith看,還盛贊他的音樂寫的真是“perfect”,不過Goldsmith十分不滿,而且他覺得《佛洛伊德》和《異形》一點也不配, 他完全知道《佛洛伊德》的那些音樂是為何而寫,就這樣移花接木到《異形》里實在很愚蠢,可是雷利·史考特還是覺得非用那些音樂不可,甚至還把Goldsmith的終曲換成霍華漢森的第二號交響曲,總之Jerry Goldsmith索性照自己意思寫一寫,導演愛用什么隨便他,不過原聲帶當然是Goldsmith版,所以《異形》原聲帶和電影中的音樂不完全相同,我個人倒認為,在這個case中,其實Goldsmith是對的,只是Goldsmith是配樂家中少數幾個會和導演爭執的,所以德高望重的他,的確也有不少這類作品不被導演采用的經驗。 Jerry Goldsmith的音樂產量很大,什么形態的電影都接,幾乎從不挑剔片子,從懸疑驚悚如《異形》、《鬼驅人》,科幻磅礴如《星艦迷航》、《魔鬼總動員》,黑色電影如《唐人街》、《本能》、《洛城機密》,史詩戰爭如近代的戰爭電影《巴頓將軍》、《MacArthur 麥克阿瑟》、《The Blue Max 碧血藍勛》,到古代的戰爭電影如《第一武士》,滑稽喜感如《小精靈》、《地獄來的芳鄰》,細膩唯美如《俄羅斯大廈》、《閃電奇跡》,到清新小品如《追夢赤子心》,以及緊張動作如《第一滴血》、《暗夜獵殺》等,作曲面貌之豐富足以傲視影壇, 不過有時過多的音樂產量, 卻也不免讓Goldsmith的部份作品,流露出因襲舊作的痕跡,這種以公式型手法大量生產音樂的情形其實并不為樂迷所樂見,但以Goldsmith接下的影片數目來看,似乎又在所難免,問題也許在于Goldsmith自己所坦承的:自己發行了過多的作品!Jerry Goldsmith并不認為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有藝術價值,他說:我想說我是一個藝術家,做的全是藝術品,但現實的情況是,電影配樂是一份工作,有時無論你對這部電影覺得如何,你就是得把東西交出來,當你看到很公式的電影, 你只好做很公式的音樂! 話雖如此,綜觀Jerry Goldsmith在電影音樂創作上的成就,大多仍是品質很高的作品,也有許多足以名留影史的經典演出。據說Jerry Goldsmith本人十分幽默,在演出《決戰猩球》時還戴上猩猩的面具指揮,性格中帶著幾分捉狹,他曾說過不少直指今日電影音樂生態的言論,例如“很多電影音樂寫得根本就不好,是電影救了那些音樂”,“我不認為我能寫出一堆經典作品,即使是莫扎特的作品也不是全部都很好”,“當你完成一個音樂,覺得它可以留傳下來,那其實只有一個理由,因為它就是有那么好”,他總是穿著顏色鮮艷的襯衫和領帶,一頭銀亮長發扎成酷弊了的馬尾,七十歲高齡,有三十年以上配樂歷史的他,始終讓人感到精力充沛,有如電影配樂中的傳奇人物,跨越了好萊塢電影配樂兩個黃金時代,非但寶刀不老,尚且游刃有余,許多資深的音樂家晚期的作品都漸漸令人失望,能夠這樣始終不曾令影迷失望,始終為電影帶來驚奇與力量的,大概也只有Jerry Goldsmith一人吧。 作品年表 2000s Hollow Man 透明人 (2000) Along Came a Spider 全面通緝令 (2001) The Last Castle 最后的城堡 (2001) The Sum of All Fears 驚天核網 (2002) Star Trek Nemesis 星際迷航記之復仇女神 (2002) Looney Tunes: Back in Action 華納巨星總動員 (2003) Timeline (rejected) 時間線(被退回) (2003) Kingdom of Heaven (2005) (Uncredited; Reused score "Valhalla" from The 13th Warrior) *引用了13th Warrior(第十三個勇士)中的Valhalla配樂 Basic Instinct 2 (2006) (Uncredited; Reused score "Main Title" from Basic Instinct) *引用了Basic Instinct(本能1)中的題頭配樂 1990s The Russia House 俄羅斯大廈 (1990) Gremlins 2: The New Batch 小精靈2 (1990) Total Recall 全面回憶 (1990) H.E.L.P. (1991) Not Without My Daughter 狂奔天涯 (1991) Sleeping with the Enemy 與敵共眠 (1991) Mom and Dad Save the World (1991) Medicine Man 燃燒的天堂 (1991) Basic Instinct 本能 (1992) Forever Young 天荒情未了 (1992) Mr. Baseball 棒球先生 (1992) Gladiator (被退回) (1992) Hollister (1992) Love Field 愛情田園 (1993) The Vanishing 神秘失蹤 (1993) Dennis the Menace 鄰家小鬼 (1993) Rudy 追夢赤子心 (1993)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六度分離 (1993) Malice 體熱邊緣 (1993) Matinee 馬提尼 (1993) Angie 一往情深 (1994) Bad Girls 致命女人香 (1994) The Shadow 影子 (1994) The River Wild 驚濤駭浪 (1994) I.Q. IQ情緣 (1994) Congo 剛果驚魂 (1995) First Knight 第一騎士 (1995) Star Trek: Voyager 星際旅行:航海家號 (1995) Powder 閃電奇跡 (1995) City Hall 市政大廳 (1995) Executive Decision 最高危機 (1996) Two Days in the Valley (rejected) 山谷兩日 (1996) Chain Reaction 連鎖反應 (1996) Star Trek: First Contact 星艦迷航記Ⅷ:第一類接觸 (1996) The Ghost and the Darkness 黑夜幽靈 (1996) Fierce Creatures 兇猛動物 (1996) Air Force One 空軍一號 (1997) L.A. Confidential 洛城機密 (1997) The Edge 邊緣 (1997) Deep Rising 極度深寒 (1998) U.S. Marshals 美國警官 (1998) Small Soldiers 晶兵總動員 (1998) Mulan 花木蘭 (1998) Star Trek: Insurrection 星艦迷航9:起義 (1998) The Mummy 木乃伊 (1999) The Haunting 鬼入侵 (1999) The 13th Warrior 第十三個勇士 (1999) 1980s Caboblanco (1980) Omen III: The Final Conflict 天魔第三集 (1981) Masada 馬薩達 (1981) 迷你劇 Inchon 仁川 (1981) Outland 九宵云外 (1981) Night Crossing 午夜大逃亡 (1981) Raggedy Man 神秘人 (1981) The Salamander (1981) The Challenge (1982) Poltergeist 鬼驅人 (1982) The Secret of N.I.M.H. 鼠譚秘奇 (1982) First Blood 第一滴血 (1982) Psycho II 驚魂記2 (1983) Twilight Zone: The Movie 陰陽魔界 (1983) Under Fire 戰火下 (1983) Gremlins 小精靈 (1984) Supergirl 女超人 (1984) Runaway 霹靂追魂彈 (1984) Legend 魔法傳奇 (1985) 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 第一滴血2 (1985) Baby: Secret of the Lost Legend (1985) Explorers 沖向天外天 (1985) King Solomon's Mines 所羅門寶藏 (1985) Poltergeist II 鬼驅人2 (1986) Amazing Stories (1986) Link (1986) Hoosiers 球場雄心 (1986)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theme only, re-arranged by Dennis McCarthy) (1987) Extreme Prejudice 反攻美國 (1987) Lionheart (1987) Innerspace 驚異大奇航 (1987) Rent-A-Cop(1988) Rambo III 蘭博3 (1988) Criminal Law 刀鋒冷 (1988) Alien Nation (被退回) 異形帝國 (1988) The 'Burbs 地獄來的芳鄰 (1989) Leviathan (1989) Warlock 超速魔俠 (1989) Star Trek V: The Final Frontier 星艦迷航記5:終極先鋒 (1989) 1970s The Travelling Executioner (1970) Tora! Tora! Tora! 虎! 虎!虎! (1970) The Ballad of Cable Hogue 牛郎血淚美人恩 (1970) Rio Lobo (1970) Patton 巴頓將軍 (1970) Wild Rovers 戎馬闖天關 (1971) The Mephisto Waltz (1971) The Last Run (1971) Escape from the Planet of the Apes 逃離猩球 (1971) The Homecoming: A Christmas Story (1971) (basis for The Waltons) The Other (1972) Anna and the King (1972) The Waltons (1972) Ace Eli and Rodger of the Skies (1972) Pursuit (1972) (TV movie) The Red Pony (1973) (TV movie) Shamus (1973) Police Story (1973) One Little Indian 一個小印第安人 (1973) The Don is Dead (1973) Papillon 巴比龍 (1973) Hawkins on Murder (1973) (TV movie) Barnaby Jones (1973) (theme and pilot score) Winter Kill (1973) (TV movie) A Tree Grows in Brooklyn (1974) (TV movie) Chinatown (1974) S*P*Y*S (1974) High Velocity (1974) QB VII (1974) (迷你劇) Take a Hard Ride (1975) A Girl Named Sooner (1975) (TV movie) Ransom (1975) Breakout 最后逃亡 (1975) Breakheart Pass (1975) Babe (1975) (TV movie) The Reincarnation of Peter Proud (1975) The Wind and the Lion 黑獅震雄風 (1975) Logan's Run (1976) The Omen 天魔 (1976) Islands in the Stream (1976) Twilight's Last Gleaming (1977) The Cassandra Crossing 卡桑德拉大橋 (1977) MacArthur (1977) Coma (1977) Damnation Alley (1977) Contract on Cherry Street (1977) (TV movie) Capricorn One 魔羯星一號 (1978) The Swarm 殺人蜂 (1978) Damien: Omen II 天魔續集 (1978) The Boys from Brazil 納粹狂種 (1978) Magic 傀儡兇手 (1978)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火車大劫案 (1979) Alien 異形 (1979) Players 玩家小子 (1979) 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 星艦迷航記1: 星際爭霸戰 (1979) 1960s Studs Lonigan (1960) Adam Harding (1960) The Spiral Road (1962) Lonely Are the Brave 自古英雄多寂寞 (1962) Freud 弗洛伊德 (1962) The Prize 諜海驚心 (1963) The List of Adrian Messenger (1963) The Stripper (1963) Take Her, She's Mine (1963) Lilies of the Field 野百合 (1963) A Gathering of Eagles (1963) Shock Treatment (1964) Rio Conchos (1964) Seven Days in May (1964) Fate Is the Hunter (1964) The Man from U.N.C.L.E. (1964) The Satan Bug (1965) Von Ryan's Express (1965) 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 (1965) A Patch of Blue (1965) In Harm's Way 火海情濤 (1965) Morituri (1965) Stagecoach (1966) The Trouble with Angels 天使的煩惱 (1966) Seconds (1966) The Sand Pebbles 圣保羅炮艇 (1966) To Trap a Spy (feature film expansion of The Man from U.N.C.L.E.'s pilot) (1966) The Blue Max 碧血藍勛 (1966) Our Man Flint (1966) In Like Flint (1967) The Flim-Flam Man (1967) Warning Shot (1967) Hour of the Gun 龍虎山決斗 (1967) Sebastian (1968) The Detective (1968) Planet of the Apes 決戰猩球 (1968) Bandolero! (1968) Room 222 (1969) Justine 賈斯廷 (1969) The Chairman 主席 (1969) The Illustrated Man 繪圖人 (1969) 100 Rifles 百支快槍 (1969) 1950s Black Patch (1957) Face of a Fugitive (1959) City of Fear (1959) The Twilight Zone (1959)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18次提名,1次獲獎 1962-Freud: The Secret Passion 佛洛依德 (提名) 1965-A Patch of Blue (提名) 1966-The Sand Pebbles 圣保羅炮艇 (提名) 1968-Planet of the Apes 決戰猩球 (提名) 1970-Patton 巴頓將軍 (提名) 1973-Papillon 巴比龍 (提名) 1974-Chinatown 唐人街 (提名) 1975-The Wind and the Lion 黑獅震雄風 (提名) 1976-The Omen 天魔 獲獎; 同時影片主題曲 "Ave Satani" 被提名最佳原創歌曲 [詞曲創作亦是Jerry Goldsmith] 1978-The Boys from Brazil 來自巴西的男孩 (提名) 1979-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 星艦迷航記1: 星際爭霸戰 (提名) 1982-Poltergeist 鬼驅人 (提名) 1983-Under Fire 戰火下 (提名) 1986-Hoosiers 球場雄心 (提名) 1992-Basic Instinct 本能 (提名) 1997-L.A. Confidential 洛城機密 (提名) 1998-Mulan 花木蘭(提名) 艾美獎:6次提名,5次獲獎 1961-"Thriller" (提名) 1973-"The Red Pony" (獲獎) 1975-"QB VII (Parts 1 & 2)" (獲獎) 1976-"Babe" (獲獎) 1981-"Masada (Episode 2)" (獲獎) 1995-"Star Trek: Voyager" (獲獎) *主題曲 金球獎:9次提名,沒有獲獎。 1965-Seven Days in May 五月中的七天 1967-The Sand Pebbles 圣保羅炮艇 1975-Chinatown 唐人街 1980-Star Trek:The Motion Picture 星艦迷航記1: 星際爭霸戰 1980-Alien 異形 1984-Under Fire 戰火下 1993-Basic Instinct 本能 1998-L.A. Confidential 洛城機密 1999-Mulan 花木蘭 格萊美獎:6次提名,沒有獲獎
日期:
Free As The Wind: Tribute To Jerry Goldsmith
日期:2004-11-26
日期:20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