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同時引起媒介的關注。 從"滾石"( Rolling Stone) "每周娛樂"(Entertainment Weekly)到"人物"( People)雜志,電視指南(TV Guide) 也緊隨潮流記錄了Dixie Chicks締造鄉村音樂最為燦爛的一幕。 總結1998年,無數的國家出版物封于她們"年度突破演繹獎";同時,人們也認識了她們那張多次奪得"最佳年度專輯"的唱片"空曠"(Wild Open Spaces)。"今日美國"(USA Today) 撰文"Chicks將班卓琴風歸還鄉村電臺", 而"滾石"( Rolling Stone)雜志卻記錄了她們被譽為"最不本分鄉村團組"的一面。與此同時,"洛杉基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卻認為,在鄉村音樂藝術風格如此雷同的今日,Dixie Chicks的出現為歌壇注入了一針強勁解毒劑。 音樂工業也注意到了。 音樂人和鄉村音樂產業的官員都義無返顧地肯定她們的作為。 僅僅一年間,她們榮獲了2項格蘭美(Grammy Awards)獎(最佳鄉村專輯和最佳鄉村樂隊),2項鄉村音樂年度大獎(最佳年度團組和最佳新人獎), 以及包括年度專輯在內的3項鄉村學院獎,1次美國音樂獎和2項由觀眾投票決出的TNN音樂大獎。在那什維爾的音樂規程中,一言不發的商業策略往往被視作"如果我們能將其造就,就同樣能將其毀滅,"顯然,音樂產業已經記錄了她們。或許并不是巧合,在Dixie Chicks打破了平靜之后, 幾乎所有在那什維爾的唱片公司都新簽約了一支新女子組合。 無疑,他們的舉動只能證明她們僅僅是女子組合。 關鍵在于:沒有藝人的音樂形式能象Dixie Chicks那樣 。 Dixie Chicks的自信顯示出她們的個性。 幾個月后,為了慶賀首支單曲的成功,專輯獲得白金銷量,以及其他系列佳績,她們將"雛雞腳印"畫在了自己腳上,這標志著她們的開門大吉。 那么,Dixie Chicks的下一步應該怎樣走?聽眾是否會對她們的新風格生厭? 對于只出品了首張專輯的藝人而言,她們不希望自己成為"曇花"。 公司認為,實行保守操作新專輯只須稍微有別于"空曠"即可。 但事實上,當三個女子聚在一起策劃她們在Monument的第二張專輯"飛翔"時,諸多狀況還是超出了公司的想象。 她們親自參與了詞曲創作,樂器配置,效果制作甚至封套設計,當然還有親歷獻演;Dixie Chicks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制作過程。 她們希望獻給聽眾鮮亮真實的Dixie Chicks。而她們真的做到了。 對于普通人而言, 和Dixie Chicks這樣水準的女藝人競爭定會產生危機感。 數年之前這個來自德州的三人組合早已擬定出了她們的演出時刻表。 在租用了演出設備和運輸工具之后,她們將小型演唱會獻給人們。 最初,她們只是在達拉斯(Dallas)的街角演出,那種融合了蘭草音樂 (Bluegrass),牛仔音樂 (Cowgirl Music)以及西部搖擺(Western Swing)的新穎風格使她們在最初的四場演出中掙得了300 元。 不久,她們的身影就出現在了燒烤城和俱樂部的舞臺。她們早期的演出地還包括當地的護理院, 雜貨店的配料部甚至葬禮上。 面對她們所繼承的古老音樂遺產, Dixie Chicks正盡力發揮著特長。面對鄉村固守人事的擔憂,她們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確信,不管怎樣,Dixie Chicks的規則將永遠貫穿在她們的音樂行程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