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Benson 1943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的匹茲堡,他8歲起就成為了當地夜總會的一名歌手,17歲時組建了自己的一支搖滾樂隊,后來受到爵士吉他演奏家Charlie Christian和Wes Montgomery的影響從而喜愛上了爵士樂,而同時他的演唱也被業內人士譽為深得Stevie Wonder的精髓。同爵士音樂大師Miles Davis合作錄制的專輯《Miles in the Sky》,使得Benson在爵士音樂領域聲名鵲起,隨后,Benson于1976年推出的專輯《Breezin’》又使得他在主流音樂圈中備受關注。 從爵士吉他手到R&B流行巨星,喬治·班森已經贏得了整個世界的矚目。R&B愛好者因為他的吉他彈唱而癡迷,而爵士熱衷者則推崇他60到70年代的樂器專輯。無庸置疑,1976年百萬銷量的專輯Breezin'事實上定義了NAC,寂靜風暴和當代的爵士樂廣播形式。喬治-班森的音樂風格,不少人將他的路線定位為爵士樂上,但他卻不似一般爵士樂手,因為在他的音樂世界里,既爵士又流行化,有根源也有普及一面。吉他八度音的演奏方式,可說青出于藍并開創爵士樂的新視野;他的樂風從Post Bop、Soul、Fusion、Rock,到R&B,Pop都能信手拈來;他充滿爆發能量的吉他solo與即興技巧實在美得無話可說,從蜻蜓點水到大軍壓境,“危險指數”簡直是要搶了各音樂領域吉他手的飯碗!昆西·瓊斯曾經這樣評論道:“喬治·班森即便一個音符也不唱,他手中的吉它就已把所有一切音樂完美詮釋了。”喬治-班森的吉他是很多樣化的,他可以同樂隊一道演奏,也能同歌手同臺演出,他可以合著拍子演奏,也可以不合拍子即興演奏。幾乎可以說,任何一種音樂風格他都能演奏,因此你無法將他定位在何種類型。 他所表現出來的,絕對是他自己的風格。他不僅領奏出色,是圈中支持其它獨奏演員最出色的韻律吉他手之一。在騷靈爵士領域內,也稱得上是一位絕代搖擺藝人。再者,他還會演唱類似史提夫·汪達和多尼·哈它維風格的騷靈男高音。進入八十年代的轟動一時的喬治·班森更加一發不可收拾,佳作連連不斷,出品了大量唱片,并先后拿了8個格萊美獎座,1985年他為拳王阿里傳記電影THE GREATEST譜寫的主題歌《最偉大的愛》(The Greatest Love Of All),剛出道的惠特妮·休斯頓正是憑此歌一舉成為超級巨星。他還曾與Kenny G 合作過爵士經典曲目Withintro,整首作品呈現出一派夏日的恬淡新風情。在他的整個藝術生涯中,喬治·班森橫跨了爵士和R&B流行樂兩大音樂范疇。由此,他向我們展示了創造與商業成功并非互相排斥,18座格萊美獎杯的光輝也在繼續的印證著這一點。 更多>>